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题目较为灵活 。同样的题目总是变换题型 ,稍有不慎就会跌入陷阱。当然,假如我们足够仔细,不放过课本中的每一个细节 ,也是能够拿到高分的。下面JY135网给大家总结了高中生物10大易错点,值得好好看看 。
高中生十大易错的知识点
易错点1: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
1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 、N、S、P, 含量较多的元素主要是C 、H、O、N。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其次是C、H 、N ,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其次是O、N、H。
2 、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S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 ,N、P是构成DNA、RNA 、ATP、[H](NADPH)等物质的重要元素等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3、许多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能正常进行 ,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I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 ,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
易错点2:不能熟练掌握蛋白质的结构 、功能
有关蛋白质或氨基酸方面的计算类型比较多,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和一些规律性东西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具体归纳如下: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若蛋白质是一条链 ,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1
③若蛋白质是由多条链组成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④若蛋白质是一个环状结构,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
⑤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时)。
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 ⑦基因的表达过程中 ,DNA中的碱基数: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
易错点3: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实质理解不清楚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二是不理解图中不同线段长短或扇形图面积大小所隐含的生物学含义。线段长与短、扇形图面积大小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中的间期和分裂期,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该时期没有染色体出现,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 。
理解细胞周期概念时应明确三点:①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周期性;②分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③理解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各期在时间、数量等方面的关联性。其生物学模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线段描述 、表格数据描述、坐标图描述、圆形图描述等。
说明:选择观察细胞周期的材料时最好分裂期较长且整个细胞周期较短的物种 。因为各时期的持续时间长短与显微镜视野中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相关 ,所以是分裂期相对越长的细胞,越容易观察各期的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易错点4: 计算DNA结构中的碱基问题时易出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核酸中碱基数量计算的基础。根据该原则,可推知以下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 。
1.在双链DNA分子中 ,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且A+G=C+T ,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 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 。
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其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 ,即(A+T)/(C+G)的值不同。
易错点5:对性别决定认识不清
性别是由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为主要方式 。②中雄性体细胞中有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体细胞中有同型的性染色体XX。
对大多数生物来说 ,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所决定的,性染色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即XY型和ZW型。由X、Y两类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性别的生物 ,称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Y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则用XY表示。由Z 、W两类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性别的生物 ,称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而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则用ZZ表示 。
易错点6:对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模糊不清
亲代DNA上某碱基对发生改变 ,则其子代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原因是: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 ,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易错点7:不能准确判断生物的显性和隐性性状
(1)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的亲本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4)若用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用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 ,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时 ,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易错点8:将生长素分布多少与浓度高低混为一谈
易错分析:一是不能正确分析水平放置的生长幼苗在植株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情况,由于重力作用 ,生长素在下部(近地侧)比上部(远地侧)的分布多。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生长素浓度属于低浓度,能促进生长 ,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 。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属于高浓度 ,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慢 ,根就向下弯曲生长。二是将生长素浓度高低与多少混为一谈,认为多就是浓度高。要注意不同部位生长素分布多少与生长素浓度高低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分布情况 ,后者通常用于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情况 。
(1)①单侧光: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产生植物向光性。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②地心引力(重力)?茎的背重力性 ,根的向重力性。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把植物体横放时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由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而产生根的向重力性 、茎的背重力性。
(2)运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植物的生长现象时,应首先注意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的是植物的哪个部位(根、茎、叶 、果实等),从而判断对其生长是促进还是抑制。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顶端优势 。①原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②应用: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 ,提高产量。
(4)除顶端优势外的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a.根的向重力生长,其中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 ,促进根的生长,表现出向重力性 。 b.除草剂,其中2 ,4-D就是利用双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低,而单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高而制成的,故可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
易错点9: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不深入
易错分析:不知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
(1)辨别某种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时 ,首先分清它是否为液体环境中的物质,其次要看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于细胞外液,如血红蛋白 、呼吸氧化酶所处的液体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 ,而是细胞内液,因而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2)要清楚内环境中各种不同的成分。
①血浆的成分:水,约90%;蛋白质 ,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 、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 ,如尿素、尿酸 、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等,如O2、CO2 、胰岛素等。
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
易错点10:对染色体、DNA 、基因、脱氧核苷酸、mRNA之间的关系模糊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每条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中,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 ,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遗传信息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直接控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有关的果树学名词与概念有哪些?
打顶的原理是去掉茎的生长点,抑制生长素分泌 ,目的是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植物多开花结果,因为需要打顶的一般都是果树。
修剪要分两步进行 ,一是在冬季进行,主要修剪掉徒长枝 、衰弱枝、病虫枝、内膛枝 、平行枝等;另一时期为夏季进行,主要是短截徒长枝 ,多分侧枝,并抑制疯长现象。注意短截时以整形为主,短截不能太心疼 。
1.童期
(Juvenile phase)
果树从种子播种萌芽起到实生苗具有分化花芽潜能和正常开花结实能力所经历的时期。
2.个体发育
(Ontogeny)
生物个体从受精卵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3.系统发育
(Phylogeny)
生物种族的进化史 。果树上主要指某一个科、属、种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4.品种区域化
(Variety regionalozation)
对优良果树品种的适宜发展地区的分析规划和界定。
5.嵌合体
(Chimera)
具有两种以上不同遗传物质的组织相互镶嵌在植株的同一部分 。
6.无融合生殖
(Apomixis)
被子植物种未经受精能产生具有发芽力胚(种子)的现象。
7.性状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s)
对果树种质资源或选育出单系的特性、特征进行观察 、测定、描述和评价。
8.早期鉴定
(Early stage evaluation)
根据果树实生苗童期与结果后某些性状的相关性进行预先测定的方法 。
9.果树遗传规律
(Heredity of fruit tree)
研究果树在繁育过程中 ,控制亲本性状的基因和基因型在后代遗传、变异及基因型对后代性状作用的规律。
10.核型
(Karyotype)
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又称染色体组型。
11.核型分类
(Karyotype classification)
通过识别染色体的数目 、形态、结构和解剖特性等差异,来研究物种亲缘关系和起源进化的分类方法。
12.多胚性
(Polyembryony)
一个种子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胚的现象 。
13.引种
(Introduction)
把果树品种或野生资源从分布地区引入新的地区栽种。
14.果树育种
(Fruit breeding)
综合应用生物科学成就,培育果树新品种的科学技术。
15.杂交育种
(Cross breeding)
以基因型不同的果树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长成杂种 ,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
16.多倍体育种
(Polyploid breeding)
选育细胞中具有二组以上染色体组的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果树多倍体大都具有果大、抗性强 、少籽或无籽的特点。与农作物相比,果树多倍体育种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利用无性繁殖固定多倍体的优良性状 。②能利用少籽或无籽的多倍体。奇倍数多倍体大多高度不育 ,无籽则恰好是果品的优良经济性状。③能利用多种类型的多倍性周缘嵌合体 。④能利用高倍次的多倍体。农作物生产中的多倍体,一般多为四倍体类型。而果树生产中有许多高倍次的多倍体类型,如欧洲李、柿为六倍体种 ,经济栽培的草莓都是大果型的八倍体种等 。
17.辐射育种
(Fruit breeding by irradiation)
利用电离辐射,使果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18.化学诱变育种
(Mutation breeding by chemicals)
利用化学药剂 ,诱发果树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19.抗病育种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针对果树产区的主要病害,研究寄主的遗传变异 ,创造、培育优良高抗新品种的一门科学技术。
20.抗虫育种
(Breeding for pest resistance)
针对果树产区的主要害虫,研究寄主的遗传变异,创造 、培育优良抗虫果树新品种的一门科学技术 。
21.抗寒育种
(Breeding for cold resistance)
以提高果树安全越冬性为目标,研究果树的遗传变异 ,创造、培育果树抗寒品种和砧木的一门科学技术。
22.嫁接杂交
(Graft hybridization)
利用嫁接技术将两亲本结合在一起,促使结合部长出具有双亲遗传特性的变异体的方法。
23.配合力
(Combining ability)
不同杂交组合对其子代群体间性状差异作用的能力 。
24.品种比较试验
(Variety test)
确定引入或选育优良品种或株系在当地适应性及利用价值的方法。
25.亲本选配
(Parent selection)
从大量种质中选择最适亲本,并将它们配成最佳组合。
26.饰变
(Non-inherent mutation)
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 ,而引起果树的非遗传的表现型变异,又称彷徨变异 。
27.无性杂交
(Asexual hybridization)
使两个亲本的原生体合成为一个具双亲遗传物质的杂种细胞,并在人工培养下使之形成杂种果树的杂交方法。
28.芽变
(Bud sport)
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遗传物质的突变 ,包括染色体数量、结构变异,基因突变和其它遗传物质变异等。
29.有性杂交
(Sexual hybridization)
基因型不同的雌雄配子交配过程 。
30.远缘杂交
(Outbreeding)
亲缘关系较远的种 、属间、甚至更远范畴的分类单位间的植物进行杂交的方法。
31.杂合体
(Heterozygote)
两种基因不同的配子结合成的个体。
32.花粉直感
(Metaxenia)
杂交当代果实或种子具有花粉亲本表现型性状的现象 。
33.果树生物学基础
(Biology of fruit tree)
研究果树生命现象的科学基础知识。
34.果树霜害
(Frost injury)
早秋、晚春气温剧降凝霜,导致果树幼嫩器官的伤害。
35.果树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s of fruit tree)
对果树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的环境条件。
36.积温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果树整个或某个发育时期内 ,某一界限以上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
37.结果枝
(Bearing branch,Bearing shoot)
直接着生花或花序并能开花结果的枝。
38.结实
(Fruiting)
子房或子房及其附属部分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39.落花落果
(Abscission of blossoms and fruits)
从花芽开绽、果实生成到成熟以前的发育过程中,花蕾 、花朵或幼果的非正常脱落的现象 。
40.闭花受精
(Cleistogamy)
开花前(的蕾期)即已完成受精的现象。
41.扦插繁殖
(Cuttage)
将果树部分营养器官插于基质中 ,促使生根、抽枝成为新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方法。
42.生长量
(Amount of growth)
在一年内全树枝梢生长的长度,是反应树势强弱的指标之一 。
43.授粉
(Pollination)
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4.授粉亲和性
(Pollination compatibility)
授粉后能否受精结籽的现象。
45.树干
(Trunk)
从树颈到第一主枝之间的茎段,又称主干 。
46.树势
(Tree vigour)
树体营养水平,生长结果状况的外观总体表现。
47.树形
(Form of fruit tree)
果树树冠结构外形的总称。
48.短枝型
(Spur type)
枝条节间短缩、树冠矮小的变异植株类型 。
49.接穗
(Scion)
嫁接时接于砧木上的枝或芽。
50.砧木
(Rootstock)
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
51.基砧
(Rootstock)
二重或多重嫁接中位于苗木基部用其根系的砧木 ,又称根砧。
52.嫁接亲和力
(Grafting compatibility)
砧木和接穗形成层密接后能否愈合成活和正常生长结果的能力 。
53.砧穗组合
(Stock-scion combination)
选择接穗品种的适宜砧木并进行组配的方式。
54.中间砧
(Inter stock)
位于接穗和基砧之间的一段砧木。
55.自根砧
(Self-rooted rootstock)
由自身器官 、组织体细胞所形成根系的砧木 。
56.自根苗
(Self-rooted nursery stock)
根系由自身体细胞产生的苗木。
57.组织培养繁殖
(Propagation by tissue culture)
在人工培养中,使离体组织细胞培养成为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
58.矮化砧
(Dwarfing rootstock)
能控制接穗生长、使嫁接树树体小于标准树体的砧木类型 。
59.乔化砧
(Standard rootstock)
嫁接后可使树体生长高大的砧木类型。
60.嫁接亲和力
(Grafting compatibility)
砧木和接穗形成层密接后能否愈合成活和正常生长结果的能力。
61.成枝力
(Branching ability)
一年生发育枝抽生长枝的能力,是果树的一种重要生长习性 。
62.授粉
(Pollination)
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63.受精
(Fertilization)
植物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64.雌雄异熟
(Dichogamy)
雌雄同株同花或异花植物中雌、雄蕊不同时期成熟的现象 。
65.结果习性
(Fruiting habit)
有性生殖器官建成 、生长、发育 ,最终形成果实的特性。
66.隔年结果
(Alternate bearing)
果树产量丰年、歉年间隔出现的现象,又称大小年(On and off year)。
67.单性结实
(Parthenocarpy)
子房未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
68.多次结实
(Polycarmy)
同一植株在一年内能两次以上结果的现象 。
69.顶端优势
(Apical dominance)
在同一枝条或植株上,处于顶端和上部的芽 ,其萌发力和成枝力明显强于下部的现象。
70.果树冻害
(Freezing injury)
0℃以下低温对果树造成的伤害。
71.临界温度
(Critical temperature)
标志果树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生理活动的开始 、终止及转折点的温度,最常用的是使果树整体或某一器官遭受严重伤害或致死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
72.萌芽力
(Sprouting ability)
一枝上萌芽数与总芽数的比例。
73.生态型
(Ecotype)
果树在不同自然生态地区形成不同类群。它是在不同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长期影响下,逐步通过变异、遗传和选择的结果 。
74.生长势
(Growth vigour)
发育枝抽生数量和生长强度的总体表现。
75.适应性
(Adaptability)
果树对外界条件的反应。
76.污染敏感性
(Pollution sensitivity)
果树对空气、土壤 、水污染物忍受或受害的程度 。
77.物候期
(Phenological period)
植物器官受一年内季节气候条件制约而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
78.休眠期
(Dormancy period)
芽或其它器官处于表现维持微弱生命活动、暂时停止生长的时期。
79.果树区划
(Fruit crop regions)
以自然地理特点及果树对生态条件的适应程度为依据 ,而划分的果树带或生产区域 。
80.异花结实
(Cross fruitful)
由不同品种或异种的花粉授粉后能正常结实的现象。
81.自花结实
(Self-fruitful)
同一品种内经授粉或未经授粉能结实的现象。
82.果品营养价值
(Nutritive value of fruits)
果实含有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生理效应。
83.果实成熟
(Fruit mature)
果实生长达到最适食用阶段的现象 。
84.果实硬度
(Fruit firmness)
果实表面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压力。
85.果锈
(Fruit rust)
果实表皮形成的木栓化组织。
86.果形指数
(Fruit form index)
果实纵横径之比 。
87.呼吸跃变
(Respiration climacteric)
果实呼吸速率达最高值的时期。
88.果实质量
(Fruit quality)
果实外观与内质的综合表现。
89.果品加工
(Fruit processing)
以新鲜果品原料,制成多种水果制品的技术 。
90.果品耐藏性
(Storage ability of fruits)
果品贮藏期保持自身固有性状的能力。
91.果品生理病害
(Physiological disorder of fruits)
果品在生长发育、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因代谢失调而发生的一切病害的总称。
92.果品储藏期病害
(Storage disease of fruits)
果品在采后运输 、储藏、销售全过程中发生的病害 。
93.果实呼吸
(Respiration of fruits)
果实活细胞中有机物质的氧化过程。
94.果实失水
(Water loss of fruits)
果实通过蒸腾不断丧失水分的现象。
95.果树期刊
(Periodical of fruits)
登载果树论文、研究报告和技术经验等的专业性(定期)刊物 。
本文来自作者[指冰凉]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268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指冰凉”!
希望本篇文章《高中生十大易错的知识点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题目较为灵活。同样的题目总是变换题型,稍有不慎就会跌入陷阱。当然,假如我们足够仔细,不放过课本中的每一个细节,也是能够拿到高分的。下面JY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