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流域都发生过的几场战争: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 ”之一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 ,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 ,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 ,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 ,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 。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 ,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 ,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 ,采取了佯败后退 、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 ,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4.崤之战
春秋中期 ,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 。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 、晋两国国君新丧 ,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 。
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 ,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 ,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 ,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 ,遂还师 。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 ,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 。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 ,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 ,全部被歼。
5.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 。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 、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 、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 。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 ,伤亡10万人以上。
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本文来自作者[乐彤]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264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乐彤”!
希望本篇文章《历史上黄河流域都发生过哪些战争》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历史上黄河流域都发生过的几场战争: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