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知识,也就应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 ,不好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 ,滋养作物的生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历史 必修二知识点小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1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 ,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成为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的关键。
2、目的
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
3、召开
(1)时间:1944年7月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 、英国、法国、苏联 、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2)内容: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金融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概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 。现在成员国180多个 ,中国是成员国之一。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2000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
宗旨: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1)概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认缴的资金最多 ,获得最大的投票权 。因此,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2)特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3)影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原因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 措施 ,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3)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
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签署: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宗旨:降低关税 ,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3)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自关贸总协定缔约以来 ,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些谈判缓解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美国为主导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
(2)作用: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 ,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
1 、原因
(1)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 文化 传统。
(2)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 ,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
(4)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2、过程
(1)1951年,法、意 、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 ,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2)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
(3)1967年 ,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4)1992年 ,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
(5)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6)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 、影响
欧盟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非常迅猛,日本的实力也在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2 、成立
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
3、协议内容
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 、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性质
贸易自由化组织
5、影响
(1)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2)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和墨西哥 ,都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3)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
(4)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希望加入,美国也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 ,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
2、建立与发
(1)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 ,正式确定该组织的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3)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 、影响
自成立以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
4、问题
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 、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 ,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 、原因
(1)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2)工业革命以后 ,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
(3)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4)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5)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
2、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发达国家凭借资金 、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 ,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3)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 ,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二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由来
关贸总协定成立后,通过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缓解了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2、背景
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 ,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
3 、成立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它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规范国际贸易、维护公平贸易的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4、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不断发展 ,其成员国之间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90%以上 。
5 、意义
(1)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它通过多边贸易 ,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3)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
(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2)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开始了漫长的复关过程。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国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 、影响
(1)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 ,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 期末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
★ 高一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 。在解题前 ,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给大家带来 高一历史 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一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1
一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 、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 ,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_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 、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 ,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高一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2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③“一化 ”为主体 ,“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是中国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 、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 出国 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既反保守 ,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 ,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 、错误探索表现:
A、“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 、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_ ”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通过这些改革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 、海南岛(1988年) 。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_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_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一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3
1、城邦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根据财产多寡 ,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时间:公元前5世纪
3 、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公民内部平等
4、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 文化 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 ,轮番坐庄的弊端
高一学年历史下册的重要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下)
★ 高一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及考点
★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高一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知识点
★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021
本文来自作者[居怡博]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264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居怡博”!
希望本篇文章《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小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积累知识,也就应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好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历史 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