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卿世禄制
根据《史记》记载,我国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应为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具有很大的缺陷性 ,因为该制度本质上是为世族阶级服务的,这就导致寒门子弟根本难以通过该制度翻身。
之后,随着西周宗主地位的衰弱 ,世卿世禄制度也开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制以及军功制。
2 、荐举制
《左传 昭公十七年》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大致意思是说教育开始逐渐地普及 ,这也是荐举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实力,便不再如昔日世卿世禄制一样只提拔贵族子弟,而是不管出身贵贱 ,依照能力来安排官职。
于是许多人便或毛遂自荐或被他人推举,步入到了仕途之中,比如说诸位很熟悉的荆轲 ,他便是被人推举给太子丹的 。《史记》有文可证:“田光急见荆轲,言举荐之事,荆轲应之。 ”
3、军功制
与荐举制同处一个时期的还有军功制,这种制度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统治者为了激励百姓从军,也为了能选拔军事人才,提高本国军事实力所设置的一种选拔制度。战国时不少士兵便是通过军功制一跃成为将军 ,甚至名垂千古,最为著名的便是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人的白起 。
客观来讲,这两种制度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也极难挑出毛病,它们皆是符合时代背景的产物,为日后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4、察举制
待到秦汉建立后 ,便在荐举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察举制度。《文献通考 卷二十八 选举考一》记载:“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
察举制跟荐举制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不过更加专业化官方化,是需要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并且人才还要接受考核,没有荐举制那样随意。因为察举制的考核很注重品行 ,所以也有人称其为“举孝廉”,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良便曾是举孝廉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察举制虽然为士人为官提供了途径 ,但却依旧被贵族阶级所掌控 。许多察举出身之辈,并不是真的品行高尚才华横溢,而是买通了考察官 ,或是背后有官僚阶级的支持。对于这种情形,甚至有史学家称“一场作秀的察举 ”,足以见制度背后的腐败。
5 、科举制
之后 ,便是古代实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始建于隋朝,后来唐朝对其加工完善 ,历朝历代进行一些改动,继续沿用下去,一直到1905年时,这项制度才被废除 。科举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故有学者认为“科举即是古代的高考。”
唐朝时,科举考试流程则为乡试---省试---吏部复试,主要分为常科以及制举两类。北宋时 ,科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考试程序进行了改革,把吏部复试改为了殿试 。
并在此之后成为北宋的定制。除此之外 ,为了防止考官舞弊,考试后一律将卷子密封,把考生的名字所遮掩住 ,并且不允许在卷子上留有特殊印记,有些类似于如今的高考阅卷。
而且为了得到更多人才,北宋也对科举进行了扩招 ,根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在位期间便录用了近万人的科举取士,远比唐朝要多 。这跟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是有所关联的,正因此 ,才有学者发出:“宋朝是读书人最幸福的一个朝代”这样的感慨。
元朝时,科举经常停考,并且并无太多新意 ,在此就不多做叙述。明朝时科举有了新的变化,它开始跟学校制度结合起来,想要参加乡试 ,就比如成为各级行政单位的生员亦或是国子监的监生 。
并且,明朝的科举考试的流程也进行了一些小修改,将省试换为了会试 ,在乡试之前还加入了一个县府院试。清朝时则是沿袭明代,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只是使学校制度跟科举制度完全融合在一起 ,并把县府院诗改为了童试。
科举制度相比较之前的几个选拔制度,其优点不言而喻 。它帮助了更多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让士人看到了一条光明大道,也给国家带来了太多人才 ,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以及一代文豪苏轼便是科举进士出身,还都是二十岁考上进士的学霸人物。
不过科举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还是做不到如当今高考一样绝对的公平 ,不少地方的考试依旧有舞弊现象,甚至就连最重要的殿试,也完全是看皇帝心情而定。并且科举太过死板 ,尤以清朝的八股文最束缚士人思想,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
扩展资料
隋唐科举的积极意义: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有积极意义: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 ,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 ,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
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初中生必读书目推荐有:《摆渡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偷影子的人》、《解忧杂货店》等 。
《摆渡人》:单钕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 ,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 ,路上突发交通事故 。
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 ,?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 。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 ,这个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 在撒冷之王的引导下 ,少年卖掉羊群,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跨海来到非洲 ,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间奇遇不断,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 ,他克服意志、心灵上的种种困难,终于到达金字塔前,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
《偷影子的人》: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 ,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 ”,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海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这次选择的 ,是生活中最平凡的片股:在事业和爱情间艰难抉择的运动员 、离家打拼却屡遭挫折的音乐人、想要挣钱报答亲人的女招待等,他们真诚又忑地写下信件,想要为自己的未来找到新的可能。
初中生简介:
初中生(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是指正在初级中学学习的学生 ,也泛指青春期早期的一个阶段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中一般是3年 ,但也有些地区是4年(相对于小学就是5年或6年),包括初一、初二和初三。
有些地区称之为七年级 、八年级、九年级。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国中生是相当于大陆的初中生的一种说法 。初级中学是青春期的开始 ,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3个年头,是走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
基本定义:
在我国学校总体上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其中,中学又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初级中学就是初中;高级中学就是我们说的高中。初中生毕业后参加的考试叫做中考。高中生参加的考试叫做高考 。在初级中学就读的学生 ,就称为初中生。初中毕业后,也可称初中生,含义为初中学历的人。
本文来自作者[白梦]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25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白梦”!
希望本篇文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都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世卿世禄制根据《史记》记载,我国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应为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具有很大的缺陷性,因为该制度本质上是为世族阶级服务的,这就导致寒门子弟根本难以通过该制度翻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