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 ”,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 ,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 ,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 ,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 ,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 ,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 、"红星"、"珊瑚珠" ,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 ,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 ,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而略带淡红 。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 ,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 ,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 、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 ,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 ,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 ,《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 ,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 ,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 ,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 ,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 ,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 ,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 ,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 ,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 ,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 ,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 ,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 。花形小,绿白色或淡** ,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 ,以增加授粉的机会 。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 ,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 ,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 。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 ,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 ,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 ,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 、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其中"陈紫"一种现在仍然在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 ,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 ,成都 、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 ,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 ,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 ,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 ,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 ,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 ,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1901~1988,浙江海宁人。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 ,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 、艺术性。
作品赏析:
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比如引用古诗文,引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 ,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作者要把说明对象和内容客观地 、科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因素非常重要。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如第12段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一句 ,加“现在知道的”就比较客观,因为“13种 ”仅是从已发现的文献来判断,将来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那就不止13种了 。如第13段 ,“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用推测的语气 ,实际上是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如第14段,“盛产荔枝的地区 ,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盛产荔枝的地区 ”圈定的范围较小 ,有条件大力发展荔枝生产。
人生必读的书籍1、《傲慢与偏见》
作者:[英]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也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 、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达西富有骄傲 ,代表傲慢;伊丽沙白聪明任性,代表偏见 。最后,真爱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和偏见,小说在结婚典礼中结束。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饶有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 、19世纪初英国乡情风俗和世态人情 ,给人以艺术的想象,是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人生必读的书籍2、《百年孤独》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 ,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 ,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 ,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人生必读的书籍3 、《致加西亚的信》
作者:[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
这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 。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与古巴起义军的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并获得他的合作。加西亚在古巴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 ,所以无法与他取得联系。有人向总统推荐:“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找来罗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三周后 ,罗文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罗文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
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 、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书中告诉人们,一个人真正所需要的 ,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 ,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样。
人生必读的书籍4、《时间简史》
作者:[英] 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 、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 ,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观测中得到证实。
本文来自作者[亓官爱霖]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250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亓官爱霖”!
希望本篇文章《红楼梦里有哪些描写吃荔枝的文字片段。》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原文如下: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