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近年在拍卖上屡屡拍出高价了,你知道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宣德青花的独特魅力 。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历朝历代中 ,古陶瓷烧制技术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据《东方寻宝》小编了解青花瓷早在唐代就产生了,只是在当时烧制技术一般,被人爱戴和欣赏的少。后期慢慢的发展到元代时候青花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
在当时 ,元代景德镇所制作的瓷器越来越成熟,无论从工艺水平、到釉都得到了提升。从元代到明代宣德青花瓷,在烧造技术及釉的用法已经达到了青花瓷器烧制的顶峰。甚至在民间有传言 ,古陶瓷界有着“青花首选宣德青花”的说法 。而且明代宣德青花瓷制作,整个器物造型端正,种类多 ,有观赏和使用器。纹饰特别精美 、画工精细、而主要器型有:罐型、盘子型 、碗型、瓶型等,件件精致如出一辙。就是这样的瓷器,它让后人如此痴迷于它 。小编带您近距离了解欣赏明代青花瓷器。
此宣德青花罐
高19.2cm,口径16.0cm ,足径12.8cm
此宣德青花罐短颈,丰肩,圆腹 ,圈足。通体采用青花绘画。底部为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圈六字款,此宣德青花罐器型整体饱满,构图清晰 ,图案栩栩如生,给人无限遐想 。极为难得,为宣德青花瓷器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我们观看此件宣德青花罐为什么这么浓艳 ,并且釉面看上去带有黑色的斑点。但是明成化青花瓷器它的色泽明显感觉淡雅一些,用我们现在画家来讲就是有水墨画风格;不知道到大家能不能感受到 。而宣德时期瓷器中有大部分瓷器都是国外苏料来进行制作,从而成化时期的瓷器除了前期有一部分采用国外塑料进行烧制 ,而瓷器在后期的制品过程中主要采用在我们国家江西乐平地区开采出来的的陂塘青进行绘画。且所绘画出来的瓷器风格与宣德瓷器截然不一样。明成化瓷器青花采用双钩线画成,出窑的作品看上去比较淡清雅 。而宣德瓷器青花采用绘画手法是小笔触,出窑的作品具有浓淡的层次感。
我们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在佳士得所拍的一些宣德时期的大罐,它的底足的十字垫烧痕迹是十分抢眼的 ,给人的感觉,就是刻意的。垫十字后仍然塌底 。这就难以解释了:垫十字本为了防塌底,怎么垫了十字还塌底呢?看来只是做做样子 ,没有实用功效。有些事情你是不清楚他们的目的,真实的答案肯怕只有我们古人自己清楚!而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宣德器十字垫底则显得自然、随意 、实用。底一点不塌,十字垫真的派上了用场 。
总结 ,宣德时期的瓷器,为什么我们那么多喜欢他。相信大家对于宣德青花瓷器有一定的了解了,因为它的做工、釉、烧制工艺的成熟 ,把青花瓷器推向了一个高的水准,不得不感叹我们老一辈的智慧。本文章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
更多交流可以关注小编《东方寻宝》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 。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 。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 ,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 、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 。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 ,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 ,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少见;器型有碗、碟 、罐、壶、洗 、盆、钵、盒 、盘、耳杯、香炉唾壶 、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 。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 、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
南朝时佛教盛行 ,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 ,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 、罐、壶、瓶 、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 。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 ,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 ,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 。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 ,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
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 ,无论是褐绿彩 、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 、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 ,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 ,是而今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 、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 、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 ,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 ,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到如今 。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扩展资料:
瓷器分类:
1 、最早素瓷依照颜色分类 ,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种常见颜色的瓷器 。
2 、彩绘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温铅陶)、信乐烧、青花瓷等 。
3 、依照瓷器出产地点也有不同的分类。如中国浙江越窑(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在10世纪后转肩发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贺的信乐烧(shigarakiyaki) 、长崎有田烧(aritayaki)、冈山县备前(bizenyaki)等。
百度百科-中国瓷器
本文来自作者[冰岚]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235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冰岚”!
希望本篇文章《明宣德青花收藏价值怎么样?》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宣德青花近年在拍卖上屡屡拍出高价了,你知道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宣德青花的独特魅力。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历朝历代中,古陶瓷烧制技术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据《东方寻宝》小编了解青花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