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给箭的是曹操。
还原历史
草船借箭 ,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 ,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 ,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 ,箭弩不得妄发 。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 ,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 ,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 ,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 ,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 ” 鲁肃报告周瑜 ,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 。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 ,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 ,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 ,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 ,每只船上至少五 、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不如他。”
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直接放火箭?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中 ,曹操不放火箭的原因有很多,我个人认为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夜里雾大,曹操不知对面来的是草船 ,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原来曹操就发生了很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的案例。比如说,在当时曹操的水寨都是因庞统献的连环计用铁链把所有的战船和水斋绑在一起的,所以y如果当时曹操下令用火箭来攻击大雾中的看起来模模糊糊的草船 。因为那样就会导致他自己的船只受损 ,曹操当时只是想机会来赶走外人,所以他不想发生火烧水寨的情况,所以当时曹操才下令兵士只用弓箭来击退大雾中的吴国军 ,因此而中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计!
再说火箭可比普通的箭成本高多了。
二、顾虑重重
因为夜里雾大,曹操又怎知对面来的是草船?再说火箭可比普通的箭成本高多了。制作火箭也很费事 、费时的啊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想要放火箭是很困难的,这种火箭和普通的箭只是不一样的,需要用已经浸过油的布条绑在箭只上 ,以当时的生产水平,也不可能提前准备好火箭,因此想要发射火箭是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的。
凌晨三四点率领船只前往曹操大营的。
此时长江之上雾蒙蒙一片 ,突然遇到敌袭的曹操根本不可能来的及制作火箭 。
除了上面两点火箭的客观因素之外,还有曹操根本不会使用火箭,我们都知道 ,曹操前面直到赤壁之战之前,曹操都是在中原进行陆战,更本没有过海战的经验。曹操就没有想到过水战也可以用火攻。甚至于赤壁之战曹操也没有任何防火的措施 。
可以说曹操的各个方面都被诸葛亮算计的死死的因此才有把握的去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的故事 ,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它上承东汉,下启西晋,有曹魏、蜀汉、孙吴三国分治天下 。公元220年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定都洛阳。往西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领土,往北直达朝鲜半岛,往南则与蜀 、吴接壤。公元221年 ,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为汉,领地北至武都 ,东抵巫峡,南至云贵,西达缅甸。孙权虽最晚称帝 ,在229年于建邺建立政权,但却占领了物产丰盛的江南 。这三个国家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战斗,其中在赤壁之战中就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
01
在三分天下刚刚拉开序幕时 ,曹操带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想要吞并孙吴。孙权便与刘备结盟,准备联手抵抗曹操 。但是吴国大将周瑜 ,他早就听说过蜀国的诸葛亮智谋过人,但是因为自己也很聪慧,却不如他的名气大,他便心生嫉妒 ,想为难一下诸葛亮。于是周瑜和诸葛亮说要他在十日之内赶制10万只箭,要是10天之内完不成的话,就会耽误大事。诸葛亮听完之后没有半分难色 ,爽快地答应了他,并且和周瑜说十天太久了,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办完 。周瑜一听十分高兴 ,立马给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接下了军令状之后并没有着急制作箭矢,他看到前来打探情况的鲁肃就和他诉苦说:“三天时间叫我怎么造出10万只箭啊?子敬你要来帮帮我。”鲁肃性格忠厚善良,见诸葛亮这样求自己也只好帮他 ,于是按照诸葛亮说的给他借了20只船,每条船上配置30个士兵,船幔全用青色的布做成 ,再做了1000多个草把,树立在两侧的船舷上,并且还答应诸葛亮不告诉周瑜借船这件事 。鲁肃回到周瑜那里时,也遵守了和诸葛亮的约定 ,没有谈及这件事,只是说诸葛亮还没有准备造箭用的材料。周瑜也不能理解诸葛亮的做法,于是叫鲁肃继续打探消息。
诸葛亮借到船后 ,并没有马上做出什么行动,一直到了第三天夜里四更,诸葛亮才让人开着船往曹操水上的营地去 ,还将这些船连在了一起,并请来了鲁肃,和他说他马上就能看的10万只箭了 。到了凌晨 ,江面上雾气弥漫,只隐隐约约看得见不远处的曹营,这时诸葛亮叫人由西到东将船依次排开 ,横在了曹军之前,并且让船上的士兵擂起战鼓。顿时江面鼓声气势磅礴,鲁肃吓了一跳,问道为何在这明显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和曹军交战 ,诸葛亮只是笑笑,说曹操在这大雾的天气必不敢贸然行动,并且告诉他箭一会儿就有了 ,不用担心。果然,半晌之后就有箭从曹营那里射来,如雨般落到了那些草把的身上 ,鲁肃这才明白了诸葛亮的计谋。
02
这一计谋看起来很完美,但是仔细一想,如果曹操在箭上点火 ,诸葛亮岂不是连自己都要坑了?毕竟古代的船都是木头做的,船上的东西也很容易燃烧,还有这么多士兵在 ,而且船又连在了一起,这样做一不小心就自取灭亡了 。
但是诸葛亮是何人,怎么会想不到这些?他将船连在一起并且横在曹操军前的目的就是想让曹操不放出带火的箭来。因为倘若曹操放出火箭,根据当时的风向和距离很近的敌船 ,这些火非常容易烧到他自己的船上来,而曹操向来又是个谨慎的人,在看不清的情况下 ,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绝不可能放出火箭。另外,造火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等造好那些火箭 ,对面的敌船已经驶到了自己眼前了 。于是他选择了一个保守的办法,先放普通的箭看看情况,可箭一放完那些船就跑了 ,曹操也不可能想到这只是诸葛孔明为了10万只箭想出来的计谋吧。
其实上面的只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情节,根据《三国志.吴主传》引《魏略》的记载: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 ,箭均船平,乃还。
所以主人公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这也让曹操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 。
总结
我们对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的确是印象深刻,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经典。但是很多人将他作为正史来看,以它来衡量历史中的三国实在不应该。很多人物就连在正史的记录中都带有作者本人对他们的喜恶 ,更别说小说了 。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客观的事实是需要我们认真看清的。
本文来自作者[可岚]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159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可岚”!
希望本篇文章《三国志中的草船借箭是谁给谁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给箭的是曹操。还原历史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