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元宵节,是春节以外较为重大的节日。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各地区的居民欢度元宵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 ,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如给新嫁女送孩儿灯、偷菜节做白菜宴、放河灯和走老貌 、净街送灯、荡秋千、迎紫姑 、听香卜吉凶、祭东施娘、龙换酒等。除此之外,元宵节祈福的习俗也很多。
送孩儿灯称送灯 ,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至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 、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 ,则除送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正月十五举行 。节日这天 ,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 ,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也不责怪 。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 ,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就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 ,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
广东省文昌县县民元宵节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 ,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6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 ”6遍 ,就能使枣树丰收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渴求富足与健康的心愿 。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 、丝料宫灯、八结灯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 ,称为“净街”。
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 。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福州民间有送灯的习俗。每当元宵节临近 ,福州的南后街便成了花灯的海洋,古老的建筑、川流的人群和鲜艳的花灯融合在一起,将福州人送花灯 、闹元宵的传统习俗 ,演绎得淋漓尽致 。
每年元宵节期间,河北省武安、涉县、磁县一带的城乡群众有荡秋千的习惯。
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 ,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 。
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锻炼身体和意志。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
元宵节习俗中也有元宵夜利用“听香 ”卜吉凶 。想要卜吉凶者 ,可在家中神明厅先向神明告知欲占卜之事,然后以掷筊确定出门行走的方向,并在行进途中仔细聆听旁人交谈内容。返家后 ,依听到的内容向神明请示,以判断吉凶。
在湖北省的云梦县,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 ,叫“照绝地蚕” 。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活动。古代有“七祭” ,祭门 、祭户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 ,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最为出名。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 ,据说可以产贵子 。
这些习俗的形成,无不寄托了人们对拥有健康、平安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本文来自作者[恒炎]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154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恒炎”!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有哪些极富地方特色的元宵习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我国的元宵节,是春节以外较为重大的节日。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各地区的居民欢度元宵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如给新嫁女送孩儿灯、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