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如下: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领导下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是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政治”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与国家相伴而生 ,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及活动的形式和范围 。
来源
政治一词的本义,在中国和西方有所不同。在西方,“政治”源于古希腊语的“城邦 ”城市国家一词 ,政治学即国家学。
在中国古代,“政治”通常称为“政”或“治 ”,主要指布政治事 ,“治者理也”“劳心者治人 。这就是说,政治的活动方式是“治”,“治 ”的对象是“人”,“治人”的目的是使之安定、有秩序 、服从管理。“在君为政 ,在民为事 ”“政者事也”。
为政、从政、执政即行使权力 、治理国家 。“政”又称为“刑政 ”,主要指一种统治手段。中国古代的政体一词虽也涉及制度,但主要是指统治方略。由此可见 ,中国古代所说的政治,主要指治国之道 。
政治包涵两层含义:
政指的是政府;治指的是治理。“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 ,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政治包括军事、法律、政权机构 、政治党派团体,等等方面。“政”主要是政权、政府、军队 、警察、法院、监狱、政治组织 、政治机构 。
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据这些进行的行为,包括军事 、法律、行政等方面。政是硬件 ,治是软件。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 ,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 、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
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
基本定义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
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 ,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
特征表现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 。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 ,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
经济、社会生活 、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 ,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工农武装割据中马克思主义原理
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局面 。
“工农武装割据”:
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 ,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位于湖南 、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是1927年10月由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创的。1928年4月 ,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两军会合后,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月,湘赣边界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成立了毛泽东任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会后,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 、革命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 。
2、割据思想的内容:在中国***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喝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3、割据思想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农村根据地为根本依托。这三者是密切相联,缺一不可的。首先是武装斗争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 ,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的地位 ,就没有革命的胜利”[2]P610。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而且这种武装斗争必须是长期的,以军队为组织形式的。这一点 ,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就看得很清楚、很透彻,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说:“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 ” ,“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基于这个认识,在井冈山时期就成立了中国***独立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是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中流砥柱。第二是土地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农民战争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农民最迫切 、最关注、最核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是发动农民最好的钥匙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在开创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 ”局面不久,就在1928年5月边界党的“一大”上提出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重要政策 ,并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具体领导土地革命运动,各县相继出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高潮。这就从根本上代表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红色区域的坚实基础。第三是根据地建设 。中国革命在组织武装斗争 、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是革命人民和红色政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托。正如毛泽东所言:“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 ,达成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 。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去了依托 ”[2]P418。历史上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根据地的思想
本文来自作者[采珊]投稿,不代表格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gree0731.com/ig/2137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格瑞号的签约作者“采珊”!
希望本篇文章《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容主要有》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格瑞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如下:解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